<form id="fzdj7"><form id="fzdj7"><th id="fzdj7"></th></form></form>
      <ins id="fzdj7"><pre id="fzdj7"></pre></ins>

      <form id="fzdj7"></form><em id="fzdj7"><span id="fzdj7"><track id="fzdj7"></track></span></em>

            <form id="fzdj7"><form id="fzdj7"><th id="fzdj7"></th></form></form> <form id="fzdj7"><span id="fzdj7"></span></form>

              新坐標 新使命——高質量推進長株潭一體化

              湖南省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www.gsxdhw.com 發布時間: 2021-05-27 06:30 【字體:

                開欄的話

                長株潭區域是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歷經幾十年有效探索,已成為全省現代化建設和全方位開放的戰略支撐。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進一步加快推動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對引領全省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本報從5月27日起,推出《長株潭 新坐標》系列報道,全面展示高質量推進長株潭一體化重大成就。

                5月8日,長株潭城際鐵路啟用新的列車運行圖,正式開啟“公交化”運營模式。長沙站至芙蓉南站區間實行“站站?!?,株洲市、湘潭市范圍內實行“錯站?!?,實現“城內地鐵化,城外城際化”。

                這一小小的變化,是新使命下長株潭一體化呈現的新氣象。

                “長株潭一體化發展要繼續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時,對長株潭一體化寄予殷切期望。

                牢記總書記囑托,湖南砥礪前行。

                伴隨著長株潭都市圈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三市一體化“大動作”頻頻:

                長株潭一體化發展2021年行動計劃正式發布,三市共同簽署重大產業協同發展等14個文件;

                長株潭一體化30大標志工程全面鋪開,包括韶山至井岡山紅色旅游鐵路等重大項目,總投資4000億元;

                ……

                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湖南努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長株潭一體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新的時代坐標:從“區域規劃”晉級“國家戰略”

                5月11日,位于株洲市石峰區的株洲中車物流基地,大噸位的叉車來回行走,將標準集裝箱“搬”往鐵軌上的貨運列車。

                “每天有50多個集裝箱,滿載著湘潭吉利汽車發來的零部件?!爆F場負責人介紹,貨運列車直通華南地區最大的株洲北編組站,經寧波北侖港,再走海運發往吉利馬來西亞工廠。

                話語間,長株潭城際列車從頭頂呼嘯駛過,呼應著長株潭的交通協同、產業協同——株洲中車物流基地已經開通中歐(株洲)國際貨運班列,升級為長株潭都市圈的國際化物流平臺。

                人暢其行、貨暢其流,長株潭的交通從來沒有如今這么便利。

                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是歷屆省委、省政府既定的發展思路,也是一以貫之的努力方向。早在上世紀50年代,湖南就有把長株潭三市合并成“毛澤東城”的設想。從1984年正式提出建設長株潭經濟區方案,到1997年實施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再到2007年獲批長株潭城市群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歷屆省委、省政府始終在探索開拓。

                進入新時代,國家加快推進長江經濟帶建設,把長株潭城市群正式列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國家發展戰略,再加上國務院批準設立長株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湘江新區,更為長株潭城市群發展提供了新機遇。

                世界城市發展的一般規律表明,中心城市與周邊地區之間關系會經歷一個先集聚、后輻射的過程,到一定階段后,集聚愈強則輻射愈遠。

                經過多年努力,長株潭發展取得長足進步,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增長速度和發展質量,都位居全省前列。特別是,長株潭三市以占全省1/7的面積、1/4的人口,集聚了全省70%以上的科研機構、70%以上的創新創業平臺、60%以上的高新技術企業,創造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成果,實現了全省60%以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成為全省創新驅動的重要引擎。

                “自主創新長株潭現象”格外引人矚目,涌現出了超級雜交稻、超級計算機、超高速鐵路等一張張亮麗的“中國名片”。長沙也一舉成為享譽海內外的工程機械之都。

                隨著長株潭一體化加快推進,無論是擴大投資、做大產業,還是拉動消費,都將創造巨大需求,為全省穩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

                殷殷囑托猶在耳邊,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中央政治局今年3月30日召開會議,審議《關于新時代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具有“全局性意義”。這意味著國家層面資源將更多向中部布局。

                國家“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協同發展,加快武漢、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打造全國重要增長極”。這是長株潭都市圈首次納入國家規劃。

                從“區域規劃”晉級“國家戰略”,一張新征程的藍圖在長株潭三市徐徐鋪開。

                 新的偉大實踐: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

                “軌道上的長株潭”再獲重大進展。4月18日上午,長株潭城際軌道交通西環線一期工程盾構施工正式展開,建成后將與長沙地鐵3號線工程一體化運營,讓長沙市民可以坐地鐵直達湘潭。這也是長株潭一體化30大標志工程之一。

                “一條心”“一張圖”,激活的是經濟發展的活力。芙蓉大道、潭州大道、洞株路“三干”已經實施快速化改造,長株潭城鐵邁向“小編組、高密度、公交化”,“半小時交通圈”正在催生“半小時經濟圈”。

                按照今年初召開的長株潭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部署,成立由省委書記擔任組長、省長擔任第一副組長的高規格領導小組,要求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抓緊抓實長株潭各項重點工作。

                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許達哲強調,長株潭三市要努力做到“十同”,即規劃同圖、設施同網、三市同城、市場同治、產業同興、創業同為、開放同步、平臺同體、生態同建、服務同享,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推動長株潭一體化取得新的重大突破。

                省委副書記、省長毛偉明指出,長株潭三市要率先實現高質量發展、率先形成新發展格局、率先培育現代產業體系、率先探索大都市圈發展道路、率先推動生產要素良性循環,在更強基礎、更高水平上實現協調融合發展。

                一個細節,意味深長。

                今年3月12日,許達哲、毛偉明等省領導來到長沙市天心區融城公園,參加義務植樹活動。許達哲邀請長株潭三市負責同志共同栽種一棵桂花樹并寄語:要凝聚合力、搶抓機遇,共同培植、澆灌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的“大樹”,盯住一項項具體工作狠抓落實,力爭取得更多新的重大突破。

                破除行政壁壘,長株潭三市黨政主要負責人的互動愈發頻繁。4月10日在湘潭韶山召開的長株潭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第三屆市委書記聯席會議上,一個頗具深意的細節是,會議桌是圓環形,體現為大家都是主力軍、主攻手,發揮各自的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

                “十同”成為任務書、路線圖。三市共同簽署長株潭一體化發展2021年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文件,圍繞“十同”制定的任務達50項之多,將協同打造工程機械、智能制造、軌道交通、航天航空等10條產業鏈。

                很顯然,未來區域間的競爭不是“單打獨斗”,而是城市產業鏈條間的“組團打拼”。

                長沙高新區、株洲高新區、湘潭高新區正式聯手;雨花經開區聯姻韶山高新區,全省首個“飛地園區”出爐,一方化解用地緊缺矛盾,一方填補智能制造空白。

                實現更大空間內的資源配置,企業界紛紛搶抓機遇。中聯重科與湘潭市政府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依托湘潭在特種鋼材、新材料等領域的優勢,攜手打造中聯重科配套產業園。三一集團在長沙投資了智聯重卡千億園區,在株洲“落子”石油裝備產業園、智慧鋼鐵城項目,在湘潭布局有風能葉片項目。

                新的奮斗藍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群

                產業更迭,活力奔涌。今年4月16日,長沙迎來又一屆互聯網岳麓峰會,與往屆不同,互聯網企業不再是“絕對主角”,制造業企業同樣“登臺唱戲”。長株潭三市龍頭企業,三一重工、中車株機、華菱湘鋼相繼分享了“信息技術如何賦能制造業”話題。

                破題“高污染、高能耗”,綠意蔥蘢的生態美景展現,蓬勃興起的新業態崛起,長株潭正在書寫新的篇章。

                鐵鉗敲打的鐺鐺聲、切割機作業的吱吱聲……這是株洲清水塘產業項目建設現場的鏗鏘旋律。壯士斷腕、綠色轉型,清水塘的百億級產業項目已生根開花,入巢600多家企業的“總部經濟”正揚帆起航。

                湘江奔騰不止,初夏的湘潭竹埠港工業區建設正忙。一舉關停搬遷工業區內所有化工企業后,竹埠港正依托濱江區位優勢“華麗轉型”,引入一大批現代服務業項目落戶。

                在長株潭綠心中央公園,通過景觀綠化、水系改造、湖水治理、路網建設等,大力發展文化旅游、健康養老等主導產業,“天然氧吧”和“三湘客廳”的稱號名副其實。

                國家戰略機遇、發展平臺機遇、政策紅利機遇加速涌來。5月中旬,記者奔赴長株潭,目睹一體化發展漸入佳境。

                老年人優待證辦理、生育服務登記等18項政務服務實現長株潭通辦;三市還將在社會保障、勞動監察、人力資源等領域深度融合,讓更多群眾享受長株潭一體化的福利。

                一個全新的大都市圈時代已然來臨。

                《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提出了分階段發展目標:

                到2025年,長株潭區域城鎮化率達到80%,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3%左右,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5%。以“三干兩軌四連線”為骨干支撐的交通網絡基本形成,半小時通勤圈全面形成,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成功構建。

                到2035年,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格局全面形成,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基本實現,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全面實現,現代化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成為中部地區領先、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城市群。

                (文/陳淦璋)


              信息來源: 湖南日報      責任編輯: 吳媚
              打印 收藏
              相關閱讀